网游时光机:最可惜的仙侠网游,音乐比游戏还火!换了四次代理都没能救活

2025-05-16

蜀山OL.png

当空灵悠远的《峨眉金顶》BGM 缓缓流淌,古朴飘逸的气息瞬间扑面而来……对于曾沉浸于《蜀山OL》世界的玩家而言,这段优美的旋律定能解开你尘封的记忆。

作为国产第一款运用 “三渲二” 技术的网游,早年的《蜀山OL》以独特的美术风格塑造了唯美的仙侠世界。在那个网游市场被海外作品主导的年代,它肩扛 “民族网游大旗”,将东方修真文化融入游戏世界,圆了万千玩家打造了御剑九霄、斩妖除魔的仙侠梦。

图片 1.png

2008年5月23日,当一群怀揣仙侠梦的玩家兴致勃勃进入蜀山的世界中,一定想不到这款被寄予厚望的游戏,会在几度代理更替中,悄然沉寂。

今天,就让我们乘坐时光机,一起看看那些年,我们破碎的仙侠梦,遗落在何方。

外包也有做游戏的雄心

在聊蜀山这款游戏前,我们还得将视角聚焦到他的缔造者“御风行”身上。

2003年,一位名为廖连慎的年轻人创办了厦门市御风行数码科技有限公司。

廖连慎并非IT出身,他大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。在网游井喷的那些年,因做游戏暴富的神话处处可见。于是,野心勃勃的廖连慎极限跨行,挤进了这个香喷喷的领域。

御风行初创时,仅是个蜷缩在行业角落的小型游戏外包工作室。几人组成的团队在琐碎的外包项目中艰难求生,靠着承接业内零星小单,勉强维持运转。

有了一些行业经验的沉淀后,廖连慎在厦门寻觅到一群怀揣游戏梦的伙伴,将目光锁定在国产仙侠网游这片蓝海。众人一拍即合,《蜀山OL》的雏形就此萌生。

图片 2.png

彼时,外包积累的微薄收入,根本无法支撑一个游戏团队的长远发展。廖连慎带着精心撰写的《蜀山OL》商业计划书,踏上四处碰壁的融资之路。

一个毫无成功案例的初创团队,想要说服眼光挑剔的投资人,谈何容易?

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被拒了数不清多少次后,他终于成功打动了一位晋江鞋商 —— 这位从未涉足过游戏领域的外行人,被他描绘的宏大愿景所吸引,同意为项目注入 200万元天使资金。

对于这群没有任何背景的创业者而言,他们深知这点资金是撑不到下一款产品的。《蜀山OL》成功了,他们才有明天可言。

所以,在团队疯狂的加班加点下,历时3年研发,御风行打造出了独属于中国玩家的浪漫仙侠网游。

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

做出一款有看点的产品,只是第一步,要让玩家知道这款游戏,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。在那个年代,ChinaJoy可以说是最好的途径。

在2004年,《蜀山OL》当时也只是完成了基础的内容制作,就拿着半成品去参加展会了。凭借独特的画风和题材,《蜀山OL》吸引了不少玩家驻足,还入选当年最值得期待十大网络游戏。

如果说,这一年的《蜀山OL》只是走向了大众视野,那2006年对《蜀山OL》来说,也是极为重要的一年。

2006年的ChinaJoy上,盛大CEO陈天桥出现在了《蜀山OL》的展台,看了游戏的宣传资料后,对该游戏给予了肯定评价,表示看好《蜀山OL》的题材、画面。

图片 4.png

当然,这可能是陈天桥逛展时随意的点评,并没有太当回事,直到隔年的ChinaJoy,盛大和御风行才有了更多的交集。

2007年的ChinaJoy上,盛大在展会门口停了四辆奔驰车。陈天桥宣称谁有好项目,就可以坐上奔驰车直奔盛大总部,和高级投资经理洽谈投资(当时盛大财大气粗,推出18基金项目,专门投资一些有前景的游戏公司。)

廖连慎是第一个坐上奔驰的人,如愿从盛大手中拉来了一千万投资,并且为此付出了公司约20%的股份。

据廖连慎事后接受的采访,盛大对项目的评级分为A、B、C、D四级,D是不合格的,C表示过关。而蜀山“拿到C+。

这个成绩在盛大眼里,也只是堪堪过了及格线。

可不管怎么样,御风行总算是如愿拿到了盛大的投资,大家也普遍认为,有了投资这层关系,《蜀山OL》的能被盛大代理是十拿九稳了。

但事实并非如此,《蜀山OL》的运营之路,可谓是一波三折。

“嫁”了几次,都没找到好婆家

当御风行和猫扑网联合对外公布:猫扑网成为《蜀山OL》的运营商,负责该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运营工作时,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。

猫扑网是千橡互动旗下社区平台,大部分80/90应该对这个网站有印象,早些年许多的流行梗就是出自于此。猫扑网号称拥有5000万用户,手头握着巨大的流量,也试图在网游领域分一杯羹。

为何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盛大大腿不抱,反而找猫扑网这个新手?御风行对外的解释是,需要借助猫扑的平台来更好地运营《蜀山OL》。这种体面话大家都懂,大概率还是对方“给太多了”。

图片 5.png

言归正传,经过几次测试后,《蜀山OL》终于在2008年5月23日下午3点开启公测。当天首开四组新服,十五分钟不到全部爆满。隔天,猫扑网宣布加开两个服务器。

这样的开局放在当时那个大环境下还算可以,如果平稳地运营,蜀山未必不能细水长流,慢慢做大做强。

可接下来,猫扑网就暴露了运营方面经验不足的弊端,团队是临时仓促组成,游戏内部环境也是一团乱,服务器不稳定,游戏货币通货膨胀,道具收费用力过度,造成大量玩家流失。

在猫扑网运营《蜀山OL》一年后,游戏中就开始出现以RMB卖宠拉新的产品市场活动,这种饮鸩止渴的粗暴运营,无疑加快了《蜀山OL》的衰弱。

眼看《蜀山OL》在猫扑网手中越混越差,御风行转头又和迅雷好上了,把游戏挂在迅雷平台上运营。

当年的迅雷同样也对游戏领域野心勃勃,凭借着下载软件的普及度,一个劲地给自家用户推游戏,《蜀山OL》便就是其中一个。

当年手头但凡有流量的社区、视频工具软件,几乎都不会放过游戏这个风口,但这些都是半路出家,缺乏经验且急功近利,大部分做法就是在自家平台上打打广告,挂几个入口,之后也就是不管不顾的状态了。

所以,《蜀山OL》同样没在迅雷这里翻出什么浪花来。

转了一圈,御风行最终还是和盛大进行了合作。2009年4月3日,盛大游戏与千橡互动宣布联合运营《蜀山OL》。

前面的口碑都被玩坏了,为了扭转崩坏的风评,御风行专门为盛大推出了蜀山特供版——《蜀山新传》,这其实只是《蜀山OL》的一个新资料片而已,底子还是原来那一套。

《蜀山新传》在盛大手中,也没能浴火重生,其月营收级别在300万至500万元之间,只能算是盛大旗下的一个小产品,这其中多少也和盛大没有大规模推广有关。

图片 6.png

一方面,当初盛大给《蜀山OL》的评级也不高,另一方面游戏在外绕了一圈碰壁之后最后再回来合作,就不是原来那个味了。

时间来到2011年,御风行依旧指望《蜀山OL》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利益,于是又把它“嫁给”了4399。

以小游戏发家的4399同样眼馋网游市场,同在厦门,和御风行也算邻居,4399进入客户端游戏的第一款产品就从运营《蜀山神话》开始。

图片 7.png

同样,《蜀山神话》也是《蜀山OL》的一个分支版本,大家可以理解为删减版,要让4399的用户一下子接触网游的诸多玩法,还需要循序渐进,于是《蜀山神话》在《蜀山OL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减法。

小游戏和网游的受众很大程度上并不重叠,在4399手中的《蜀山神话》依旧没有引起多少市场反应。

随着时间流逝,市面上出现越来越多的平替产品,国风仙侠牌也不吃香了。更精美、玩法更新颖的网游比比皆是,又有多少人会守着旧梦不肯离去?

猫扑网的《蜀山OL》,迅雷的《蜀山OL》、盛大的《蜀山新传》、4399的《蜀山神话》,无一例外都成了时代的眼泪。

回去的路不再,网游界的悲欢

嫁了那么多次,都没有找到一个好归宿,此时的御风行也算想明白了,《蜀山OL》风光不再,想要靠着这个IP大赚特赚是没什么机会了,只能无奈回归“娘家”。

而后,御风行基于蜀山又改了个《新蜀山OL》,自己独立运营,希望能吸引一些早些年的玩家。

图片 8.png

有意思的是,虽说挂着新蜀山的头衔,但官方网页却打着原版蜀山的口号,并且承诺永不关服。

图片 9.png

可是,老玩家们被来来回回的各种版本伤透了心,仙侠梦碎,难以修补。

溯源,蜀山之名年代久远,它兴起源自还珠楼主的一部《蜀山剑侠传》,而后衍生到电影以及网络游戏,成为中国传统修真文化和武侠文化的代表。

时移世易,御风行版《蜀山OL》如今也逐渐被岁月蒙上一层尘埃。

图片 10.png

往昔,玩家们沉醉于游戏中,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,在虚拟的蜀山世界里快意恩仇。但如今,那片承载着无数玩家青春与梦想的虚拟天地,却如同一场旧梦渐渐模糊。

纵使那熟悉的背景音乐还能在记忆深处偶尔响起,玩家们却再也找不到回去的路。

在《蜀山OL》的故事里,得以窥见中国网游黄金时代的群像剪影,无数弄潮儿怀揣不同的野心与期待,投身网游界。

廖连慎跨行开发游戏,敢打敢拼就为博一个前途光明;

外行人晋江鞋商老板,以真金白银豪赌互联网风口;

猫扑网、迅雷、4399 等 “跨界者”,带着流量转型的迫切渴望,在游戏运营的陌生领域蹒跚前行;

行业巨头盛大,以资本为矛,四处攻城略地意图扩大帝国版图;

《蜀山OL》从风光到衰败,一次次试图挽回玩家的心。

有人乘势而上,有人黯然退场,有人实现暴富神话,有人输得一干二净,机遇与风险轮番上演。

而我们玩家,则成为了这个时代背景下最生动的注脚。